salon36_教育_salon36
用好乡土文化培养自信的农村幼儿
[
导 航
] -
salon36
-
课改
-
论文
-
教案
-
试题
-
课件
-
高考
-
小学语文
-
中学语文
-
字典
-
词典
-
成语
-
搜吧
salon36
>>
教育salon36
>>
salon36
>> 用好乡土文化培养自信的农村幼儿
教育salon36-首页
|
综合
|
时评
|
启示
|
salon36
|
家庭教育
|
幼儿教育
|
政策法规
|
教育机构
|
教育视界
用好乡土文化培养自信的农村幼儿
2018年12月17日 来源:人民网教育 作者:网友上传 字体:[
大
中
小
]
原标题:用好乡土文化培养自信的农村幼儿
近年来,农村幼儿园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,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差距。面对6亿多农村原住人口,如何把“乡愁”切实落地,让农村幼儿、农村幼儿园不再仰望城市幼儿园的优越?笔者认为,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,任务艰巨。抓住农村文化资源,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,通过优化幼儿园课程,增强幼儿对农村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是一条有效的路径。
挖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
中国幅员辽阔,东西南北地区农村文化资源丰富。从气候方面看,北方四季分明,可开展打雪仗、滑冰游戏等活动,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认识春夏秋冬有何不同;南方也有着自己不同的农村文化,比如苗族的民间歌舞艺术魅力十足,具有浓厚的地方性、生活性、趣味性特色。
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查阅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历史和文献,掌握已有文献中本地农村乡土文化资源,组织教师进行实地田野调查,将农村广为流传的诸如民间文学、音乐、游戏、故事、歌舞等,用图片、录音、录像等形式予以分类收集和管理。挖掘和整理农村文化资源中对幼儿园教育有价值的内容,并对其如何融入幼儿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。
遴选好农村文化教育资源
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多彩,同时良莠不齐,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选择非常重要。教师要根据幼儿教育生活化、游戏化、经验性的基本教育规律,精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、文化底蕴深厚、能吸引儿童感染儿童的农村文化加入到课程内容中,使课程乡土气息更浓,幼儿接受理解更容易。
根据农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教育教学活动,需要富有美感和儿童情趣。幼儿园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和教材选择时,应结合本土农村文化资源,考虑到本地域特殊情况,满足本区域不同层次、不同水平儿童的需要。尤其要注重开发乡土教材、地方教材,开发出本区域幼儿园需要的符合乡土文化资源的特色课程,从而激活农村自有的文化内涵,让幼儿感受到农村文化的向心力、感召力和无形约束力,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。
本文章共
3
页,当前在第
1
页 1
2
3
【
返回首页
】【
收藏本文到IE
】【
中教论坛
】【
关闭
】
salon36